专利预审是由各地方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备案的申请主体提供专利申请预先审查,国家知识产权局对通过保护中心预审的专利申请进行加快审查,缩短专利申请授权周期的一项制度安排。专利预审制度大大缩短了申请人获得专利权的时间,对于地方重点产业发展和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 由于专利预审是先由各地方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来进行,不同的保护中心可能
上一回给各位看官介绍了外观设计专利的概况和特点,今天小编就结合案例和大家聊聊运用。 发生侵权纠纷时,外观设计专利权人可以通过行政或司法途径寻求保护。行政途径的优势在于周期相对短、维权成本相对较低。行政机关可以自行收集证据,依职权更主动地采取措施。行政机关无权做出赔偿决定,仅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赔偿请求组织调解;所以行政机关的决定不具终局性
提到专利,人们往往直接想到以发明为类型的保护,而在中国,外观设计也是专利法保护的对象。不管从申请量还是保护力度看,外观设计都是中国专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能够帮助权利人合理实现商业布局,获得和维持市场竞争优势。 一、外观专利的定义及保护客体 《中国专利法》(第四版)中的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整体或者局部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
自《专利审查指南》2017年修订后,计算机可读介质权利要求为更多的客户所关注。近期,我所较为集中地收到了客户关于这方面的咨询,主要涉及收到授权通知书后或者答复通知书的过程中是否可增加计算机可读介质(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RM)权利要求。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只能遗憾地告知客户,根据我们的实务经验,授权后一般只能接受针对打字错误的修改,增加权利要求一
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修改的《专利审查指南》已于2021年1月15日起开始施行。本文针对《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十章第5.1节中化合物新颖性的修改进行了梳理。 关于化合物的新颖性问题,修改前的《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十章第5.1节中规定了专利申请要求保护一种化合物的,如果在一份对比文件里已经提到该化合物,即推定该化合物不具备新颖性,但申请人能提供证据证
专利侵权诉讼中,经常会遇到被控侵权一方提出合法来源抗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年度报告(2019)》,在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2019年审理的专利民事案件中,提出合法来源抗辩的案件占比最大,争点多集中在举证责任的分配、免除赔偿责任的范围等方面 。本文结合经典判例,对合法来源抗辩的适用展开讨论。 一、合法来源抗辩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专利法第七
随着中国企业业务不断向海外扩张和发展,企业的知识产权部门应在业务进入海外之前就考虑到海外知识产权战略布局获得海外专利权。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域性局限,想要在目标国家获得保护,必须要在该国家尽早取得专利权。这样,即可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同时也可以防范竞争对手,为自己构建坚实的专利壁垒,为新的海外业务保驾护航。 在申请海外专利的过程中,
企业研发并持续推出新产品是前期投入的智力成果也是后期获取回报的重要途径。为实现产品持续开发、上市、盈利,同时尽可能降低研发成本,规避侵权风险,企业应该关注竞争对手、龙头企业以及整个行业或某一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发展趋势,采取必要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公众意见,也可称第三方意见,其为企业降低或规避侵权风险提供了早期预防应对方案。企业如果发
发明专利申请采用的是早期公开、延迟审查的制度,如果没有特殊情况,申请会在申请日起满18个月公布,而授权过程一般要经历四到五年。专利的授权开启了《专利法》对其所记载的发明的正式保护。自此,专利权人可以行使排他的所有权,并对他人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
风险管理作为指导和控制某一组织与风险相关问题的一种协调活动,在当今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风险管理从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开始萌芽,20世纪50年代,风险管理在美国以学科的形式发展,并逐步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 在我国,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应用相对滞后,企业在风险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随着国家对风险管理日益重视,2006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